BD体育男,1963年5月生,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系(现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激光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后分别获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物理与器件专业硕士学位和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1995年以来,先后担任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系副主任、党总支书记、校人事处处长、校学生工作部部长。2007年6月任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2016年12月任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长期从事电磁场与波、光声与声光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曾获电子工业系统优秀教师和成都市高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
男,1963年10月生,中国致公党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致公党四川省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委员会常委。1985年7月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1988年7月清华大学系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1月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88年7月进校工作至今。2001年11月至2013年12月任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2015年4月任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2018年9月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长期从事金融工程、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等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奖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
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西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
学校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经过60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余亩,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湖水悠悠,银杏成海,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以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精英人才”为根本任务,同时,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着力培养世界信息产业和工程界优秀人才,以及卓越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BD半岛。学校设有24个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其中14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3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学生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6年本科生国内外深造比例为60%,其中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5%,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
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了“普惠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学生活跃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等国内、国际各类竞赛的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
学校已建成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精品开放课程、精品教材,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教学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20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具有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金融、翻译、新闻与传播、药学、公共管理(MPA)、工商管理(MBA)、工程硕士(含13个工程领域)等7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3个。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有5个一级学科排名进入前10,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排名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排名并列第2。根据2017年3月ESI数据,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BD半岛、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于2016年7月进入了ESI前1‰。
学校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努力构建“三足鼎立”(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架构,“十一五”以来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7项、部省级奖励239项,发表论文(专著)36000余篇(部),申请专利6400余项。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机构43个,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无锡研究院、成都研究院,致力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教授500余人。截至目前,我校现有国家级杰出人才总量(不重复计算)达20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IEEE Fellow2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2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8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1人(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2人),“长江学者”3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2017年初学校教师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5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15人。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韩国浦项工科大学成为姊妹学校。自2010年实现留学生规模招生以来,学校已招收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名留学生。学校每年主办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选派大批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INTEL、MICROSOFT、TI和IBM等跨国公司在我校设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奖学金项目等,直接参与我校的人才培养。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与法国蒙彼利埃二大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孔子学院;与美国和葡萄牙名校开展IMBA和DBA合作办学项目。
电子科技大学以“求实求真、大气大为”为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己任,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在本世纪中叶前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沙河校区占地800亩,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学校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积淀了学校50余年办学的文化气息,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新校区——清水河校区占地3000余亩,位于成都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高新区西区,周围汇聚了intel、摩托罗拉、迈普等国内外高新企业。
清水河校区作为我校办学的主体,我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科研以此为主,这将是“一所厚重、典雅、大气的大学,一所传承成电特色风格的大学,一所生态化、园林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大学,一所体现我校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方向及管理模式、体现一校三体办学体制特色的大学”BD半岛。